第二百零五章 不徇私情 (1 / 7)

 热门推荐:
        其实在夷陵之战中,汉军曾因为缺乏得力的攻城器械,面对这吴军的大本营只能徒呼奈何时。姜维当时便想到了马钧。

        马钧在原本的历史上改良了发石车,改良了诸葛亮的连弩,终与诸葛亮一齐留下“当世巧思”的名声。

        姜维早就想把马钧介绍给诸葛亮了,此前一直苦于没有机会,但如今却是有了。

        原来他回家的第一日,就已经发现母亲房中的织机早已不是最初笨重的那一台,取而代之的是一架体型更小,造型更为精致的小型织机。

        他曾细细观摩,后来也同马钧做过仔细交流。

        据马钧介绍,先秦以前,华夏子民在生产中逐步发明了简单的织绫机,织女用脚踏蹑控制繁复的织造进度。

        原始的织绫机有一百二十个蹑(蹑既是踏具),按照当时操作工艺之繁复,织一匹花绫需耗时两个月左右。

        后汉时期,因为丝绸之路的开辟,民间对精美丝绸的需求激增,直接引起对古老织机的改良。

        这种织绫机经过多次简化,已然可以做到用五十蹑控制五十根经线,用六十蹑控制六十根经线,其效率相较于传统的织机已经有了近倍的提升。

        但在马钧看来,这种简化后的织绫机依旧过于笨拙,而且十分难以上手。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