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胡凳 (1 / 5)

 热门推荐:
        五月初的赵都邯郸,气温已经逐渐升高,富饶的华北平原上阳光刺目,天气炎炎。

        微风轻轻掠过大地,金黄色的麦浪随着节奏起伏不定,发出‘沙沙’之声,正是大丰收的时节。

        赵雍走出乘舆,伸手从身旁已经成熟的麦穗上轻轻拂过,他目光望向前方眼前这片丰盈的土地,不禁深深吸了一口气,淡淡的芬芳混杂着细微的尘土一起入鼻。

        前方的战况暂时告一段落,远方的游子已然归家。在这一年一度的盛大时节,再度挥洒下辛劳的汗水。

        赵雍决定与民同乐,他从陈忠的手上接过铁镰,轻轻挥动下,割下今年的第一撮麦穗。

        这个时代,北方的主食依旧是粟,也就是小米,但部分地区也已经开始小规模的播撒这种新的作物,麦。

        三、四月份播种下粟稷,五月便能再次收获去年冬季所栽下的麦。

        这种五百余年前才从西域传进来的番种,一经推广,便广受各国统治者的喜爱。

        但麦的种植也大受地域限制,至今也只有北方诸国能小规模的种植,而赵国邯郸恰巧便是这其中一处最大的播种‘基地’。

        战国时期各国的人口和粮食的生产能力有直接的关系。粮食不仅仅是带动国家经济的必要产物,更是牵扯这个国家兴盛和衰败的重要命脉。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