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笔趣阁 > 穿越小说 > 不宋 >

252.忽悠王 (1 / 7)

 热门推荐:
        科举始于隋唐,最初目的大约是为了打破世家门阀的权利垄断,也为社会底层打开了一道改变阶层的渠道。

        不过一直到中晚唐时,门第势力依然在朝廷中占有很重要的分量,后来经过五代乱世,门阀士族受到的极大摧残,这才失去了对权力的把持。

        到了宋代时,科举已经成为官僚队伍的主要来源,制度不断完善,更加严密和开放,基本没有出身背景的限制,真正做到了「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在以文治国的宋朝,对于科举考试,无论朝野都极为重视,各级官员也往往将这当成头等大事来办。

        科举,科举,也就是分科取士,宋时大致可分为常科,武举,制科,词科四类。

        在常科中,以进士科为主,早先还有明经,明法,明算等等诸科,只是在宋神宗时都罢免了,唯剩进士科。

        宋初的时候,科举时间并不固定,或许感觉官员不够了,开一科,或许皇帝兴致所至,开一科,一年一次,两年一次,甚至三年四年五年都有可能,随性得很,到了英宗时才定下三年一比的规矩,一直延续下来。

        解试,也称发解试,属于三级科举中的第一级,由州府、国子监、诸路转运司等主持,任何有资格的士子都可以报名参加,考中了就称为举人或贡士,可以前往京城参加礼部主持的省试。

        不过这时候的举人只是一次性的,若是没考中进士,三年后还得重新再考,也没什么特权,至于秀才,只是对读书人的通称,更不是什么功名。

        以前吧,因为各地离京城远近不一,为了让举人们都来得及在省试前赶到,所以各地的解试时间都是自行决定,每个州县时间并不相同。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