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入学问题 (2 / 4)

 热门推荐:
        这就导致很多女生在完成中学学业后,除了可选择的几所洋人创办的教会大学外,几乎面临着无校可上的尴尬局面。

        有人就曾评价:“我们国家的传统女性教育,只让女性接受初等教育,不让女性接受高等教育。只教女性关于妇德的内容,不教她们如何学会做一个独立自主的人的内容。”

        对女禁的批评,很早就开始了。

        看着还在旁边吃早餐的第一任教育总长,程诺对学制方面有些疑惑

        “蔡公,当初制定壬子癸丑学制时,为什么不明确写明中高等教育可以男女同校,现在再想改制恐怕没那么容易。”

        蔡远裴将小灌肠放到一边,叹了口气:“能有如今进展,已是殊为不易。当初为了破除封建,不惜搬出社会现实,明确说明初等小学必不准男女同校,则城镇之财力有限,势不能尽于男校之外特设女校,女儿之失学者必多。”

        “然而地方阻力重重,新政府又不好强力推行,落到实处便改成了初等小学可以同校,女子高小以上可另设女子中学、师范及高等师范,实乃无奈之举。”

        蔡远裴本质上也是一个男女平等的宣传和实践者,在满清还未覆灭时在沪市便创办了以培养有知识、有胆识的新女性为宗旨的爱国女校,并多次呼吁“女子不学,则无以自立。”

        壬子癸丑学制上的进步,已经是他最大努力的结果了。

        程诺递过去几片纸巾:“平权而非特权,本来学生就少,还要自断一臂,莫非坚持的都是那些封建顽固派?”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