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5章 参观盐场 (3 / 3)

 热门推荐:
        安西很专业地向范迪门介绍了本地生产食盐的工艺流程,当然范迪门能听懂多少就不好说了,毕竟在专业领域中隔行如隔山,即便宁崎这样与安西来自同一时代的人,对于工业领域的知识也只是一知半解的程度而已。

        东印度公司所辖的巴达维亚港附近也有盐场,不过格局规模比起这莺歌海一望无际的盐田可就差了不少,而且也没有类似这里完善的生产环节和工艺要求,基建水平和先进生产设备的运用更是相差甚远,在产能和成本上都不具备太大的可比性。如果以种植园的经营水平作为比较,双方在盐场经营方面的差距似乎还要更大一些。

        至于安西所说的那些很专业的用语,范迪门的确没怎么听进去,他并不懂得制盐方面的专业知识,之所以会有这一站的考察行程,其实主要还是来自于海汉方面安排。能够多看到一些关于海汉治下生产行业的运行状况,范迪门自然是不会反对的。但初看了这里的运作状况之后,他就知道海汉的制盐工艺没法照搬回去,因为东印度公司不可能提供同样的基建设施和生产设备,所以对于安西介绍的生产工艺细节并不是很在意。

        范迪门更注意的是这里的生产规模以及对周边地区所产生的影响,根据安西的说法,这里产出的食盐会出售到大明两广及安南北部,那么不问可知,海汉人肯定是以他们一贯的价格优势扫清了这些地区包括官方盐场在内的竞争对手。而食盐在国计民生中的重要地位,不管是在哪一国都一样,海汉能控制这一地区的盐业,就充分说明了他们在当地的渗透程度了。想到这里,范迪门不禁有些担心起来,如果海汉人将盐通过走私的方式贩运到南洋地区出售,东印度公司是否有办法抵御这种商业入侵?

        答案显然是否定的,以海汉目前所掌握的商业渠道,他们如果要向爪哇岛运送大量食盐入境并不会有太大的困难。如果海汉人安心要搞乱当地的盐业市场价格,那么只需低价倾销一两年,当地的盐场肯定会全部破产,转而像两广和安南一样,完全依赖海汉的食盐供应。届时海汉大可以此为要挟,换取其他方面的利益。

        想到这里,范迪门的心情不免有些低落,他来到海南岛之后就逐步现,海汉所具备的优势并不仅限于军事领域,在商业运作、生产组织、基础建设、社会管理等各个方面,同样做得极为出色,相比东印度公司更像是一个专业的殖民运作机构。他实在不能理解这帮从天而降的海汉人是如何掌握了这么全面的技能,能在短短数年中从零开始运作出了一个实力颇强的国家。

        而反观自己掌管的东印度公司,议事会里那帮子人大多只会高谈阔论,严重缺乏像海汉人这样的实际操作能力。东印度公司在巴达维亚落脚已经有十五年的历史,但建设成就和经营状况却远远不及晚了八年起步的海汉人,能力上的差距由此可见一斑。虽然自己的前任科恩总督对东印度公司的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范迪门认为公司的展度比不上海汉,一定程度上也是与科恩在任期间的用人手段和长期规划不够好有关。

        如果当初科恩能在海汉到三亚之初就对其进行压制,甚至是采取更激烈一些的手段,那这个隐患也不至于变成现在这个难以撼动的庞然大物。而科恩当初没有采取行动,很大一部分原因也是因为议事会这帮人认为劳师动众去海南岛打击一个民间武装海商的意义不大,有这工夫还不如把资源用在拓展北方航线上,能在杭州湾占个岛不是比那鸟不拉屎的大明琼州岛强上百倍?当初的轻敌,如今也终于收到了恶果,海汉今时今日的成就,一定程度上也是拜公司议事会里那些目光短浅的官僚所成全。o,。

        手机用户请浏览1b 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1笔趣阁;https://www.shoubanjiang.com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