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6章 消化难民 (1 / 3)

 热门推荐:
        一秒记住【 】为您提供最快更新!

        “大人,岛上营房已已经住满了难民,今天送来这些人实在没有地方安置了……”

        “知道了。陆军的军需仓库里还有二十多顶大帐篷,你去跟连长说一声,让他都拿出来,先把老弱妇孺安排住下。至于其他人……今晚就露天将就一下吧,明天应该能腾出地方来安置。”刘尚看着海边码头正在由船登岸的众多难民,面色平静地向属下吩咐道。

        自从联军本月开始在辽东海岸正式展开大面积袭扰行动之后,送来广鹿岛的难民数量和频率都比先前翻了几倍,以至于岛上难民营出现了人满为患的场景。如果不是刘尚来到广鹿岛之后便抓紧时间又兴建了一些简易房舍,加快了难民的登记和转运速度,当下的状况早就已经超出了难民营的接收能力了。

        如今岛上难民营的临时住客已经超过两千,而今天这支船队送来的难民又至少有七八百人之多,他的属下只能来请示该如何安置这些新来的难民。至于军方库存的帐篷,民政人员无权征用,也只有刘尚出面跟军方打过招呼之后,难民营才能使用这些军用物资。

        好在联军早早便跟金州这边联系过了,提前运了大量粮食、被服、药材等物资到广鹿岛上备着,岛上除了住所比较拥挤,物资供应方面倒是没有什么缺口,这也让刘尚需要操心的事情稍稍少了一些。但他知道要缓解岛上接收能力不足的问题,仅靠难民营扩容是不够的,因为岛上的驻军和民政工作人员数量终究有限,能管理的难民人口也是存在上限的。而金州方面的人手也同样吃紧,没法调来更多的专业人员供刘尚指挥,所以他也只能因地制宜,想办法自行解决眼前的困难。

        刘尚能够被委以重任,独力处理广鹿岛难民营的相关事务,自然是在这方面有一套手段。如何从难民中选拔出既听话又不至于太傻的人来作为临时属下,刘尚在芝罘岛和旅顺都曾有过实际操作经验,而广鹿岛上的现状也正好能让他以这种手段来解决问题。

        当然他不会用自己的宝贵时间去一个个面试难民,那样做的效率未免也太低下了。这个时候难民们的登记手续就起了作用,虽然记录下来的个人资料都很简略,但有特殊专长的人都会在资料中进行备注,比如能读书识字的人,资料上便会有个打了圈的“文”字,表明此人是有文化的,而有手艺的匠人则会有“匠”字标识,以此类推。如果其专长非同一般,还会有更为详细的注释,甚至是直接推荐到刘尚这边。

        自他来到广鹿岛,已经陆陆续续从岛上的难民中选拔了二十多名可用之人,这其中绝大多数都是大明统治时期曾在乡间从事过里长、衙役、书吏等工作的人员,对于如何管理民众具有一定的实际经验,也能够听懂并执行刘尚所下达的任务。有些主动性比较强的人,还会向刘尚提出一些具体的建议,以提升现有的难民身份核实和登记手续的效率。

        这些人虽然还谈不上对海汉效忠,但刘尚告诉他们,只要在广鹿岛上把交予他们的差事完成好,今后到了海汉国统治区安顿下来,也依然还可以进衙门当差,甚至是成为基层官员。而刘尚本人现身说法,从一介平民成为手握实权的官员,这样的事例无疑具有极强的说服力。

        对于这些曾经在大明衙门里任过职,后来被满人踢出局的“前公务员”来说,能够有机会再回到衙门里做事,哪怕这个衙门不是大明所属,但只要还是汉人当政,那也能让他们看到开始新生活的希望。而且海汉人在辽东打下一块统治区与清国分庭抗礼的消息,他们这两年也都有所耳闻,今后能得到海汉人的庇护,总比大明朝廷的不闻不问好得多。只要能好好地活下去,为海汉人效力也不是什么禁忌的选项。

        刘尚向这些人灌输的便正是这种东方不亮西方亮的思想,只要解开了他们的思想禁锢,让他们心甘情愿地开始为海汉效力,那么随着工作经验的增加,他们自然会逐渐意识到海汉的强大实力,到时候就知道效忠海汉才是他们人生中最为明智的选择——就如同刘尚自己当初一路走来的心路历程一样。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