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3章 大同江防线 (3 / 4)

 热门推荐:
        在攻上城头一个时辰之后,清军便已经完成了对西城墙的肃清,并击退了守军自城内发起的几次反击攻势。在更多的清军翻越城墙进入到城内后,两军便开始在安州城里展开了更为残酷的巷战。

        到当天入夜的时候,守军勉强守住了东部城区,但控制区已经被压缩到了城内不足三分之一的区域内。而此时清军入城的兵力也已经超过三千,虽然不及守军但也已经很难再被翻盘了。好在城中的平民前几天便已经被放出去到山区避难,因此城内的战火倒是没有伤及到太多无辜平民。

        守军将领在夜间碰头商议之后,已经无法统一意见,一部分人认为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当下大势已去,就应该避免硬碰硬继续送死,早点撤出城去保存实力。而另一部分人则认为自己接到的命令就是死守安州城,要尽可能拖延清军南下的时间,一退再退,那要退到何处才是尽头,宁肯在安州城内战死也不愿服输。

        最终还是大部分守军选择了在夜间从东城门撤离安州城,只有一千余名朝鲜官兵仍要死守安州不撤。

        天明之后,清军按部就班地开始清理城区,并在东门附近与坚守安州的最后一支朝鲜兵马遭遇。结果自是不必多说,留在城中的朝鲜部队最终只有一百余名朝鲜兵被俘,其余人马全部战死。被俘者也是人人带伤,仍是不愿投降。

        这样的状况也是惊动了皇太极,他在入城检视了城东的血腥战场之后,认为自己先前或许低估了朝鲜人的战斗意志。但好在这种敢于慷慨赴死的朝鲜人只是极少数,而且消灭一拨就少一拨。

        皇太极最终还是下令将这些不愿投降的俘虏全部在东门处决,不过出于对这些勇士的尊重,他吩咐让这些人保留全尸不必斩首,以示自己的“仁慈”。

        安州城一役,朝鲜方面死伤近三千人,而清军也终于遭遇了入朝以来伤亡最惨重的一场攻城战,死伤人数过千,虽然战损比仍有较大的优势,但对于攻城前信誓旦旦要以最小代价拿下安州城的清军将领们来说,这样的战损已经足以让他们脸上无光了。

        而清军在安州这里花费了三天两夜的时间,倒是与许裕拙向金尚宪作出的预测不谋而合。安州失陷的消息在两天之后才传到大同江基地,金尚宪计算了一下交战时间,也不得不佩服明军将领的眼光和计算能力。至于战死在安州城的朝鲜官兵,金尚宪虽然觉得惋惜,但因为有了前面一连串的失败做铺垫,他倒是已经没有太多的悲痛感受了。

        从安州撤出的兵马,在山区会合了提前出逃的数千难民,然后一同穿越山区撤向南边的平壤城。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