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68章 (3 / 4)

 热门推荐:
        待孙全明离开后,站在旁边的陈平辽才开口道:“父亲此计的确巧妙,顺天府的明军绝对想不到,这天津卫这么快就成了我们的棋盘!只是这孙全明如此软弱,不知他是怎么爬到卫指挥使这个位子上的。”

        孙全明身为正三品的卫指挥使,在两军对战时居然未做像样的抵抗就开城投降。这也是开战以来,向海汉投降的大明官员中级别最高的一人。

        陈一鑫道:“大明真正能打的部队,也只有几支边军还能看了,孙真在山海关遇到的就是其中一支。孙全明和他手底下的部队,做买卖的兴趣远比打仗大得多,平时疏于训练,就算不降,也撑不了太久。”

        陈平辽道:“不过此人立场如此容易动摇,父亲若是要用他,还是得小心一些。”

        陈一鑫点点头道:“等这边的战事告一段落,就打发他离开这里。辽东或者山东,让他自己选个地方待着。”

        根据军情局所掌握的情报,孙全明此人并没有什么出色的军事才能,会被明廷委任为天津卫指挥使,纯粹只是当初给内阁要员上贡的成果。

        据说孙全明本来是想要兵部侍郎的位子,但怎奈关系不够硬,只能退而求其次来了天津卫。不过这误打误撞之下,跟海汉攀上了交情,这几年控制外贸买卖,也早就把当初买官花的钱赚回来了。

        像孙全明这样的人,不管在哪都能有一套生存之道,但陈一鑫肯定不会再安排他做官了。今后当地主也好,当寓公也罢,总之不要出现在海汉的官署中就行。

        孙全明果然很配合,不多时便写好了求援书信。在交予陈一鑫过目之后,便由孙全明的亲兵携带书信,快马赶往西边的东安、武清、香河等地搬救兵去了。

        如果说天津卫是大明在渤海方向部署的第一道防线,那么在东安、武清、香河、三河、平谷等地派驻的明军部队,就构筑起了这个方向的第二道防线。

        从孙全明提供的情报来看,这第二道防线上至少有两万以上的兵马,如果能引出几千到天津卫来歼灭,那么接下来向京城推进的战斗应该就能轻松不少。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