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零八章 深度合作 (3 / 4)

 热门推荐:
        李奈随意翻看了两页,抬头问道“都是我李家庄的人?”

        “那不废话,别家的人能让你签字吗?”施耐德笑着斥道。

        “那我就不用一个一个慢慢看了。”李奈从自己怀中拿出一支签字笔,俯身开始在这叠文书每一页的落款处签上自己的大名。这支签字笔还是当初他与执委会签署合作协议之后,陶东来送给他的小礼物,为了能够以正确的姿势使用这支‘精’巧的签字笔,李奈还特地向宁崎请教了握笔的手法。当然他也被告知这支笔能够写出的字数是有限的,因此除了在一些文书上签名之外,李奈在日常中基本都不会把这个稀罕玩意儿拿出来用。

        在经过近两年的合作之后,海汉与李氏家族的合作项目早就不止初期阶段的贸易和军事了。双方除了都在对方地盘上设置了常驻机构之外,也开展了更为深层的合作,比如李氏家族从去年开始,便按一定的周期派人到三亚来学习海汉开设的某些培训课程。

        这些培训课程并不是针对学龄儿童的文化识字班,也不是训练武装人员的军事内容,而是一些专业‘性’较强的课程,比如金融财会课程,就是因为现在“福瑞丰”分支机构越来越多地使用海汉银行开出的银票,而账房先生往往并不了解如何分辨和使用海汉银票,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财政部和商务部便联合办了班,也不仅仅只面对“福瑞丰”一家招生,其他愿意参与的商家都可自行派人报名。

        类似这样的课程还有医疗、农艺、物流、销售等等专业,全部都是自愿报名,虽说培训费用价格不菲,但招生形势非常好。去年上半年第一期的培训班,每个专业只有寥寥数名外来学员入学。现在仅仅只是李氏家族报名参加下一期培训的学员,就多达二十余人。这届培训班的外来学员估计最终将会超过两百人,甚至连葡萄牙人都在金融财会班报了两个名额,因为双方已经议定近期就要在澳‘门’设立海汉银行的分理处。

        最初外界并没有太重视这些培训课程,老板们的注意力都在那些培训时间长达数年的生产技能上,但很快他们就现了这些短期课程的好处和必要‘性’——想要跟海汉人扩大生意规模,手底下就必须得有人懂得海汉人制定的这些游戏规则才行。

        比如为海汉人组织移民,以前都是按人头有返利可拿的,但随着移民规模的扩大,对移民身体状况的要求也逐渐严格起来。有影响工作能力的身体残疾,各种传染‘性’疾病,重病在身的人,都会被海汉这边拒绝接收。为了能够适应新规矩,几家规模较大的经办商便干脆自己雇了郎中,送来三亚接受短期培训,今后在组织移民的时候便先自行剔除掉不合适的人员。

        还有一些向海汉出口农产品的商家。现在也开始逐渐在接受海汉农业部制定出的新规矩,所有农产品都要进行分级定价,活的禽畜类还必须接受检疫。这些玩意儿大老板们自然是不屑也没这个工夫去学,‘花’点钱把手下送来三亚接受培训还比较简单一点。

        至于物流、销售、金融等方面的培训课程更是不需细说,外来客商想要与海汉贸易模式无缝对接,这几个项目就必须要按照海汉人所制定的规矩来才行。这些课程并没有强制‘性’报名。但所有的合作商家都很明白如果自己不参与进来,那么迟早都会被排斥在以海汉为主导力量的这个贸易圈子在外,而这绝对是每一个在与海汉的贸易中尝到甜头的老板都不想看到的状况。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