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四百一十八章 调整 (3 / 4)

 热门推荐:
        底层兵卒只知听命,是进是退、是战是降,并无太多主观之辨别,因为他们缺乏对于局势变化之信息,也很难根基各种信息做出应对。眼下,关陇内部必然隐瞒房俊率军回援之消息,一味的催促麾下兵卒不断发动猛攻。

        死伤惨重之下,兵卒厌战、畏战之情绪必然水涨船高,这时候将劝降书投放至叛军阵中,使其打量传阅,明白当下局势对于关陇来说已然濒临绝境,势必严重打击叛军士气,动摇其军心。

        再加上太子做出“只惩首恶、从者不咎”之承诺,会进一步分化叛军的战斗意志。关陇叛军本就是乌合之众,军纪涣散几近于无,全凭着各家门阀的威望指挥军队,一旦军心动摇、士气涣散,明知这场战争不可能取胜,继续猛冲猛打只能白白送死,自然临战退缩,不肯全力赴死。

        如此,乌合之众的冠龙军队又能剩下几成战力?

        此消彼长,东宫六率这边则会愈发死战不退、众志成城,坚守太极宫自然不在话下。只待房俊大军一到于城外牵制关陇军队,致使长安城内叛军兵力空虚,甚至东宫六率可以发动一波反攻……

        李承乾想了想,颔首道“善!便依从卫公之策。”

        他有自知之明,除却一个帝国储君的身份之外,文韬武略样样不在行,从谏如流是最正确的选择,自作聪明才是愚蠢之行为。况且李靖这等天下第一的兵法大家提出的战略,天下间又有几人可以驳斥,甚至提出更好的法子?

        当即,由岑文本执笔写就一份劝降书,将关陇叛逆之行为口诛笔伐,又将眼下之局势详细告之,总之便是关陇叛军已然穷途末路,坚持到底死路一条,不仅兵卒自己要兵败身死,阖家上下都要被流放三千里,前往烟瘴之地自生自灭,放下武器才是唯一活路……

        而后,将这封劝降书誊抄多份,绑缚在箭杆之上,以承天门上的数架床弩发射至叛军阵中。

        李靖也站次颁布军令,调整战略,命令东宫六率务必坚守宫城,以待城外援军。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