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二章 太玄经 (3 / 7)

 热门推荐:
        某种意义上说,这《太玄经》与其说是功法,不如说是半部总纲,半部算经,而且是与玄门完全不同体系的算经,以一玄、三方、九州、二十七部、八十一家、七百二十九赞,对应玄门算学基础的两仪、四象、八卦、六十四重卦、三百八十四爻。

        而大慧传给他的《大衍玄图》,正是密码翻译本,把太玄经的推演体系,与罗经八卦方位相互转化的推演图。

        《太玄经》要一边算一边修,根据天地,生死,阴阳,祸福,动静,寒暑,因革的对应关系和辩证统一,不断动态推演天道气数的变化,不断寻找符合天时地利人和的修行之法。因此《太玄经》提供的,是寻道的算法,是总纲,是指引,而不是某条修行之道的现成修炼之法。

        因此,假若要强行修炼《太玄经》,就要先根据《大衍玄图》把天地八卦风水之位转换到太玄体系下,然后根据《太玄经》进行推演,然后再把结果用《大衍玄图》翻译出来,这样才知道这个时间这个地点,太玄的正确修行之法是如何的。

        如果期间有任何一点失误差错,那自然整个流程全部白搭,而且还不能算得太慢了,太慢了一旦周围的天地气数发生了变化,整个太玄修行体系也会发生动态的变化,那之前算出来的功法又是全做了无用功,又得重新推演!

        这么看着虽然巨坑无比,但按照李凡之前天地自然气数变化的推断,假如《太玄经》诞生也是顺应天时的,那么可能太玄经诞生的时代,自然幻境中的气数变化,就是如此的极端剧烈莫测,因为天道过于混沌不明,修行士才不得不针对气数变化,随时改变修行之法,以适应当时的环境。

        因此当太极天道逐渐稳定了,仙道大兴了,也就不再需要依靠《太玄经》全程演算,可以基于玄门推导出的成套体系,开始直接带入模板,追求快速高效率的修行了。

        当然,这全是李凡初步的理论,但李凡根据那几个和尚的情况,也可以佐证自己的一些观点。

        比如那几个和尚,体内都是阴阳之气,在古法和一些外道中,这种情况就很常见,比如释家密宗,桓家的双修法和《灵枢》系列中,都有类似的阴阳之气锻炼法门。而仙宫的古代斗部,还有青阳门那个老魔,虽然不是阴阳之气,但明显也都是炼体,可见古法开发修士自身潜能的倾向是比较明显的。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