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八十三章 门墙 (3 / 5)

 热门推荐: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并列争议,留与后人。

        这是一个相当严密科学的编纂思想体系。许慎将之定义为“本立而道生”。

        先从理论上就立于不败之地,之后才能奠定其绝对崇高的地位。

        第三是灵活,虽然许慎采集了许多的古字,但最终选择了“小篆”这一可以通达“古籀”的文字,为说解对象。

        因为小篆能够统一涵盖五经上的全部文字,许慎在这方面先是考虑了整体的需要,只要求“通古”,而没有一味地“崇古”。

        成就实在太高,因此北齐文学家颜之推评价许慎:“检以六文,贯以部分,使不得误,误则觉之。吾服其为书,隐栝有条理,剖析穷根源。郑玄注书,往往引其为证。若不信其说,则冥冥不知一点一画,有何意焉。”

        元代学者李文仲认为:“处《说文》之先者,非《说文》无以明;处《说文》之后者,非《说文》无以法。”

        清代文学家姚文田从古音上关注《说文》:“古音至江左尽变,所赖以不亡者,惟《说文解字》一书。其于谐声之文,枝分派别,条理秩如。”

        这道学风一脉相传,流传到辜家,亦是如此。

        就听辜幼文说道:“五点句读,那《说文》里多数段落,都能背诵了吧?”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