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零七章 鎏金像 (3 / 4)

 热门推荐:
        “明宣德鎏金铜观音像,小巧精致,生动祥和,形态优美端庄。此观音简约而精致。智慧的宽额,饱满的脸庞,头顶日月披道家仙巾,衣衫单薄贴身且有立体感。身体比例正确,发丝细微深刻,璎珞细小清晰,宁静而生动,自在而祥和。”

        “此尊纯金观音高36厘米,精致而生动感人,头部和身体微微右倾,此为明代帝王自用观音造像的重要特征之一。”

        “文献记载最早的民族佛像的创始者是东晋的戴逵,他与其子戴勃都善长凋铸佛像,所铸作品极其逼真传神,因而被誉为‘戴家样’。”

        “隋唐开始,佛像的制作风格开始改变,从北魏以来的‘秀骨清像’型,转向‘雍容华贵’的方向发展,并且更加人性化,故有‘菩萨似宫娃’一说。”

        “自元代开始,中国佛像制作的主流风格由汉式转为藏式。这一方面是出于皇帝个人对藏传佛教的信奉,另一方面也是受朝廷统治政策的影响。”

        “藏传金铜造像制作的高峰期,尤以明代永乐、宣德时期和清代的康熙、乾隆两朝为盛,这些汉地制作的明清宫廷造像,外表大都采用鎏金制作,工艺精湛,气势辉煌,姿态普遍富于动感,颇具震撼力,在抚慰人心的同时,也凸显尊崇之美。”

        “除作为供奉的对象供人膜拜以外,也是精美的艺术品,在给人带来心理慰藉的同时,也给人以美的享受。”

        “轻轻摇动这尊观音像,会发出‘沙沙’的声音,说明造像内分两层,装有一颗大舍利子和摇沙。”

        “造像还有多处宣德帝使用的防伪处理,底款‘大明宣德’四字阳文,点划和笔画交接之处,施加了祥云纹样,和瓷器的年代款有着巨大区别。”

        “以上特点,都说明这尊造像,曾经是宣德帝的私人供奉物品,其后一直为清宫旧藏,直到清末才流落民间。”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