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二十八章 博士水平 (3 / 4)

 热门推荐:
        通过分析,周至认为“陵”在甲骨文时期本来就是两个字,一个代表刑法,一个为攀登之形。

        攀登之形的那个字是形声字,在刑法陵的边上加上石蹬,就变成了山陵的陵。

        当然这样的解释也不一定就对,因为登山的形状画成图形,攀登阶梯双腿也是一直一曲的状态,因此也可能是纯取意。

        不管是那种,发展到金文时期,单字的“夌”基本消失了,陵作为固定用字被广泛使用。

        等到许慎写《说文解字》的时候,对陵字还包含“陵折”,“陵虐”的意思就不知道来源了,于是先解释了“陵”是大土丘的本意,然后认为这个字引申出了“以上压下”的意思,因此才有了“欺压”的意思,最终发展出类似“陵折”,“陵虐”这样的词汇。

        很明显这就是许慎不知道甲骨文里,“陵”的本字还有刑罚这层意思,强行硬解了。

        周至的这个发现之所以说它重要,是因为他将汉字的起源多了一种理解,现代汉字里一个字存在多种截然不同的含义,有可能存在隐藏与数千年语言习惯流变下的深层原因。

        许慎的可贵之处是确立了汉字的研究方法,思路也非常正确,就是从起字形的原意里去“寻根”。

        但是囿于当时的认知,许慎的研究这能抵达他所能抵达的深度,对于无数汉字在历史中已经消失的“讹化”,“并用”,“分减”等现象,没有予以合理的解释。

        周至从甲骨文里挖出来的,关于陵字的见解,差不多算是擦去了一点历史的迷雾,让所有人都明白了“陵”字为何会有这么多的含义在里边,为何一个字里,会出现“山陵”和“陵虐”两种截然不同的含义。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