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六章 论标题音乐 (4 / 5)

 热门推荐:
        范宁将四人送至走廊转角的幕帘处,分开之前,最后托着帘子的罗伊回望了他一眼。

        看着她眼眸中的期颐,范宁终于柔声鼓励道“加油,我会一直在台下看着。”

        罗伊展颜微笑,愉快地向自己眨眼,随后拉下幕帘。

        分享仍在继续,此时的发言者是一位每年在城市音乐厅消费金额超过1000磅的绅士,他系统地梳理了“标题音乐”和“纯音乐”的纷争史,并将双方的对立分成了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前30年争论的萌芽期,斯韦林克钢琴音画集《蒸汽与速度》与洛尔芬交响曲《梦醒》的发表,在音乐界造成轩然大波,一批新时代浪漫主义者团结在他们周围,努力追随其创作潮流,拥护本格主义的作曲家则陷入创作低潮,以消极逃避方式表达他们的不认可。

        第二阶段是近20年争论的鼎盛期,“纯音乐”阵营开始反击,在圣莱尼亚大学毕业音乐会上首演过《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的尼曼大师发表《美学宣言》,抨击标题音乐的形式缺乏,使其所用文字为“怪癖”,只为掩盖“彻底的冷漠与贫瘠”。

        “宣言事件”让双方正式形成了鲜明对立的阵营,接下来尼曼的好友席林斯酝酿了近30年的《第一交响曲“无标题”》成功首演,以古典技法的高度总结,和人文哲思的成功突破,在乐评界获得了“吉尔列斯继承人”的称号,此时双方对立达到了更高点。

        这位资深乐迷绅士分享到这里后,发出了悲观性的预言“标题音乐”和“纯音乐”对立的第三阶段就要在近年到来,届时美学危机会爆发至顶点,严肃音乐或许将走向风格和理念割裂的时代…

        大概是这位乐迷的资料和举证相当系统,论述逻辑完备,又有一些感性层面的大学,沙龙现场的各位听众此时听得非常认真,不少人更是连连感叹以表认可。

        笔挺站立在一旁的麦克亚当侯爵夫人,此时眼中笑意很浓,高质量的输出、可以调动情绪的内容、鲜明的观点、良好的反馈,这些都是她在音乐沙龙上乐见其成的。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