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0、高傲的鲜卑人 (2 / 4)

 热门推荐:
        初时,萧钦之不懂这个鲜卑人说的鸟语,好在两个守卫及时推荐了一个翻译,便是城内的萧氏族弟,那个唯一还在读书的少年郎,叫萧越,十四岁,小小年纪便无师自通两门外语,鲜卑语,和区别不大的蒙古语。

        有了萧越的翻译,萧钦之终于明白了这个俘虏说的鸟语,并且大方的承认了自己就是打败他的人。

        司马悦明当即显现出了一个粉丝的本质,面色激十分激动的说了一大通鸟语,手腕上的镣铐因激动而颤动的“咔咔”作响。

        萧越翻译道:“他说他对兰陵城的守将一清二楚,泰山郡一战,早就被吓破了胆子,绝对没有勇气敢出城一战,如果是“先识染干”的计策,那就能理解了,他输的心服口服。”

        “先识染干”在鲜卑语中,是学问高深的汉人的意思,是非常敬重的称呼,比“可汗”低几档,可想而知,老李的“天可汗”,是有多么的牛逼。

        说到此处,萧越顿了顿道:“他说他早闻你大名,读过你所有的文作,一直有个心愿,便是想请你去邺城做客,好酒好肉招待你。如今得以见面,心愿已成,死而无憾。”

        不会汉语,但识得汉字,这便是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重要原因之一,能被敌方大将崇拜,萧钦之的虚荣心得到了极大的满足,饶有兴趣对萧越道:“你问问,他读过哪些?”

        一般这个时候,名士们即便心中暗喜,但外表一定会表现的风轻云淡,但萧钦之的作态,似乎与名士们不一样,萧越皱了皱眉,却是没问,如实翻译了。

        司马悦明双手带着镣铐,与头同步以四十五度角望向了营帐顶部,一只脚结实的往前一迈,情绪深沉,用鲜卑语口音的洛音吟诵道:“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