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6、商人的打压 (1 / 4)

 热门推荐:
        在古代,士农工商,商贾的社会地位最次,这个没什么好疑问的,历朝历代都是这么认为的,究其原因大概有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封建社会,以农为本,农民靠耕种生存,靠的是体力活,就算养不活自己也要供养贵族,为社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而商贾则是搬运货物,赚取差价,并不直接参与劳动,然赚取的利益却远远高于农民。

        在古人看来,这是极其不合理的,若是不打压商人的地位,长此以往下去,农民就不耕种了,都去行商,粮食不够就会引得社会动荡。

        其二,从人性的角度来看,一个人有了钱,下一步必然要谋权,因为钱可富己,却不能护己,甚至有时候,钱多了,又无保护它的能力,那么就会招来杀身之祸,非福乃祸,故商人有了钱之后,谋权护命就成了顺理成章的事。

        古代地域广阔,通信不便,地方有事,朝廷不能及时得知,一旦商人有了钱,又有了权力,便可招兵买马拉大旗,极容易造成藩镇割据的现象,在封建统治者看来,这是绝对无法容忍的,必须要打压商人的地位。

        其三,商贾这个群体给人留下的印象太差劲了,人们想到商贾的第一印象便是“唯利是从”,能够为了利益将社会道德踩在脚下,举个例子说明一下。

        春秋战国时期,有个富商叫猗顿,这人与秦相张仪私交不错,他干的是贩卖军火的买卖,七国都是他的生意伙伴,秦需要兵器时,他就将兵器卖给秦,楚需要物资时,他就将物资卖给楚,就算两国剑拔弩张,将要开战,他的军火生意,依旧照做,而且越是四处开战,他的生意越是昌隆。

        在大一统时代,商人也不安生,特别是王朝末期,商人最是不安生的群体,明末,吴三桂开山海关迎清军,崇祯皇帝自裁,同年十月,清朝定都北京,顺治在紫禁城摆设宴席,宴请了八位晋商,这八个商人何德何能,竟能让皇帝宴请呢?

        他们就是着名的八大皇商,明末之时,东北女真族建立的后金野心越来越大,但东北相比中原地区物资相对贵乏,而他们所需要的军事、生活物资都需要通过张家口的贸易市场获得。

        在国家动荡的关键节点,晋商在正常的贸易外,竟然暗中向清军走私军火和粮食,同时提供关内外的各种军防情报,其行径与叛国无异。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