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九章 (1 / 5)

 热门推荐:
        第三百二十九章

        毋庸讳言,美国政府做出的主动接近的姿态,确实给中国**人带来了某种希望,即希望美国可以成为中国对立的政治和军事力量之间的调解人。尽管**终生都对包括美国在内的西方强国抱有极大的警惕。

        赫尔利带着美国式的天真回重庆去了。

        没有想到,首先给**人造成困难局面的,不是美国而是苏联。一九四五年残冬时节,美国总统罗斯福和英国首相丘吉尔到达位于苏联克里米亚半岛南端的雅尔塔。当时,盟军对日作战的大势是:在由蒋介石指挥的中国战区,战局始终没有好转的迹象,罗斯福甚至接到过蒋介石表示中国可能不得不退出联盟战争的信函。??而一旦日本从中国战场脱身,将上百万军队投入英美对日战场,那么,在美军以巨大代价征战的太平洋战区和仍让英军处在噩梦中的印缅战区,战局将会出现难以想象的困难。罗斯福和丘吉尔来到雅尔塔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动员斯大林出兵,直接打击中国本土上的日军,以减轻盟军在亚洲其他战场上的压力,推进整个战争的迅速结束。为此,罗斯福和丘吉尔决定在战后利益分配上向斯大林作出让步。

        果然,斯大林对苏联红军承担对日作战“开价”很高。除了从日本那里恢复一九?四年日俄战争中苏联损失的各种权益之外,大部分的条件涉及中国。包括保证苏联在中国大连的权益,恢复租用旅顺港为苏联海军基地,苏联和中国共同经营中东(满洲里至绥芬河)铁路和南满(哈尔滨经长春至旅顺)铁路。另外还有:维持外蒙古现状,库页岛南部及附近一切岛屿交还苏联,千岛群岛交与苏联。

        为了促使苏联尽快对日作战,以牺牲中国主权为前提的《雅尔塔协定》签字了。

        当日,蒋介石在日记中写道:“如此则我民族之大,凭借之厚,今日虽不能由余手而收复,深信将来后世之子孙亦必有完成其领土、行政、主权之一日。”

        而在政治信仰上与苏联有着亲缘关系的中国**人心情更为复杂。

        一九四五年的春天来了,延安的山坡染上了一层斑驳的绿色,中国**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了。

        所作的政治报告的题目是《论联合政府》。

        这个在解放战争爆发前公开发表的文件,明确表述了中国**的政治立场,即联合一切可以联合的力量,用和平的而不是战争的手段,建设一个新的中国。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