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痛并快乐着 (1 / 4)

 热门推荐:
        第二十二章痛并快乐着

        公元1983年10月12日,美国总统罗纳德里根出现在了电视之上,他坚称自己与“伊朗门丑闻”没有丝毫关系,但鉴于国会和舆论的巨大压力,他下令由三名参议员组成调查组,对这起“武器换人质”事件进行调查。

        但美国历来是两党角力,无所不用其极,民主党又怎能放弃这个搞跨共和党的机会呢?他们在国会和新闻界进行大力呼吁,要求开展全面的深入的调查,而不是“走走过场,欺骗美国人民。”于是在各方的角力下,这个调查组升级成了调查委员会,成员由3人变成了2人之多。

        调查委员会包括了15名民主党议员和11名共和党议员,怀俄明州共和党参议员康维福特拉也有幸进入了这个委员会。委员会迅速开始工作,首先就是传唤前国家事务安全助理罗伯特麦克法兰和总统国家安全委员会的工作人员奥利弗诺思到国会接受质询。10月15日,整个美国的目光都落在了这次质询上面。

        此时的白宫也并不太平,白宫和国务院发生了激烈的冲突。外交事务一向不是里根的长项。除了提出强硬遏制政策作为指导外交的基本方针外,在具体做法和具体事件的处理上,里根往往需要助手们的帮助。而国务卿乔治舒尔茨和国防部长温伯格都是老资格的外交家。他们不仅熟谙外交事务,也充分了解国际关系的发展趋向。

        但是,在伊朗门事件中,他们却坐了冷板凳,总统对他们的建议置若罔闻。“伊朗门”事件一曝光,乔治舒尔茨立刻在电视上对记者公开表态,他一直认为:“对伊朗的行动是极端错误的,妥协无助于问题的解决。”

        而国防部长温伯格也向舆论界透露,他一直反对与伊朗打交道:“因为与伊朗的武器交易从本质上就是以武器换人质!”舒尔茨曾再三警告总统与伊朗的武器交易一旦泄露,后果不堪设想,但他的意见却无人在意。

        其实舒尔茨和温伯格对伊朗的厌恶之情是非常明显的。美国在两伊战争中长期采取偏向伊拉克的倾斜政策实际上就是国务院和国防部的意见。舒尔茨甚至鼓励国务院从恐怖主义支持国的名单上划掉了伊拉克;国防部则源源不断地向伊拉克提供军事情报。

        而在与库塞阿卜杜拉达成一定的共识后,美国公司更是在国防部的批准下向伊拉克南方出口了军用飞机的发动机和鹰式防空导弹以及陶式反坦克导弹。而在人质问题上,国务院与白宫的分歧就更大了,因此此时的白宫是一片内忧外患,风雨飘摇。

        …………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