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笔趣阁 > 科幻小说 > 大明风流 >

第1336章 未来已来(续) (3 / 4)

 热门推荐:
        大都督府和市舶司会同地方手工作坊主,各船厂,商贸工坊以及桑山茶场进行接洽,以消化这部分劳力。而南洋各地大明富户前往购置庄园的势头正在蓬勃,大面积的田亩的耕作也需要大量的人力。除了南洋诸国本地土著之外,也需要大批大明之人前往进行保卫和管理工作。这恰是裁撤的兵士们能够胜任的。

        总之,这五十万人看起来数目大,放在偌大大明疆土之中,以及南洋诸国之中,其实根本不算什么。

        张延龄之所以率先做出军队改革的举措,一方面是因为军队改革势在必行。军队事一切的保证,张延龄要保证大明军队的战斗力和纪律性,要统筹军队的未来。再不是靠人数来堆战斗力的时代了。

        另一方面,张延龄也是要做给天下人看。自己虽是兵马大都督,但第一刀是砍向自己统率的兵马的。这样他人便无话可说。同时也为其他人做个表率。

        六月,张延龄向王守仁建议进行取士变革。改变单一取士为官的标准,配合大明的现状,要对大明各种人才进行提拔和培养。要认可各行各业的能工巧匠的才能。要给他们合适的地位以及传承钻研的土壤。

        张延龄提出的口号是‘行业无贵贱,行行出状元。’,又提出‘专行专管,外行不领导内行’的口号。目的是让官员专业化,避免外行的指手画脚。提拔一批能工巧匠进入专司专衙为官。

        王守仁七月里拿出了方案,科举科目之中除了文武科之外,还设立了匠科,数科,杂科等。筹办大明鲁班学堂,学习冶炼建造木工烧窑种植等各种技术。

        原文来自于塔&读小说&

        此举开天下之先河,一时轰动。

        张延龄深知,要想早日让大明发生自己所希望的变化,靠着跟上大航海时代积累大量的生产资料,让其从量变引发质变是绝对有可能的。但这个转化的过程不知何事才能发生,要想尽快的实现快人一步的生产力上的质变,自己必须要加上催化剂。

        华夏文明的在人文上面是冠绝天下的,但是张延龄需要的是未来工业革命诱发的种子,需要培养的是广泛意义上的人才。所以,此刻必须要尊重和培养这方面的人才,能工巧匠,各行各业的佼佼者们未来很可能便会出现如瓦特那样的人物。所以逐渐提升除士人之外的其他人的地位,认可他们的贡献和成就,给予他们上升的通道是必要的。这会让更多人改变只读书的想法,最终形成全面开花的结果。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