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9章 变通办法 (2 / 3)

 热门推荐:
        王岚西笑骂道:“有屁快放。”

        许望秋继续道:“我是这么想的,工资多少钱是国家政策,这个不可能改。不过国家没有规定每天的补助是多少钱,而我们出口公司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企业,是有自主权的。那我们发补助是不是应该高一点。比如每天十块钱。”

        王岚西无语地道:“你还真敢开口啊,别的剧组每天补助三毛,你们一天十块,你让其他剧组怎么想,其他电影厂怎么想?到时候整个电影系统可能都乱套了。”

        许望秋摇头道:“如果不这么做,电影系统才会出大乱子。电影系统跟普通工厂不同,普通工人对国外情况了解不多,不会有太多的想法。但电影系统不一样,最近两年有不少外国剧组到我们国家来拍摄,会用电影系统的人,大家跟外国电影人是有接触的;我们每年也派了大量的电影代表团出国访问。很多人都知道国外是什么情况,知道国外有多发达,也知道外国工作人员能拿多少钱。

        就好比一个人从封闭了多年的穷乡僻壤,来到光怪陆离的花花都市,各种的眼花缭乱之下,他还有心思再回到山村去安安稳稳地过日子吗?不可能的。

        在接下的几年里,电影系统会出现出国潮,演员、导演、以及相关人员,会放弃国内的事业,纷纷跑到国外去淘金。很多人宁愿到国外洗盘子,也不愿意在国内做演员。在国内做演员一个月就50来块,而在国外洗盘子可以赚上千块。到时候,我们最优秀的人才全跑出去了,那我们的电影事业还怎么搞?”

        王岚西微微点了点头,这确实是个问题,现在很多家里有关系的人,都在暗中运作,让子女出国。不过他觉得这个问题没那么严重:“我们中国什么都缺,但就是不缺人。”

        许望秋觉得王岚西把问题想得太简单了:“我们可能不缺演员,不缺一般性的工作人员,可我们缺优秀导演。我们公司的电影是要对外出口,要赚外汇,需要优秀的类型片导演。您也知道现在国内导演的情况,他们拍出的电影在国内放还行,拿到国外根本卖不动。能够拍好商业片的导演真的是稀缺资源。到时候别人把我们的优秀导演一挖,那我们电影出口业务还要不要搞了?”

        留不住人才是电影厂进入新世纪后,被民营电影公司甩在身后的重要原因之一。

        张一谋是广西电影厂的职工;而他执导的第一部电影是长安电影制片厂的。不过在进入90年代后,他就没有再给电影厂拍过电影,他的电影基本上是港台投资的。

        冯小刚的成名作《甲方乙方》是中影公司和紫禁城影业联合投资的,电影上映之后,取得了巨大成功。这个时候,搞广告的王氏兄弟看到了冯小刚的潜力,就找到冯小刚,对他说,签我们公司,你该拍戏拍戏,即便不拍戏,每年也给你400万。冯小刚没敢同意,回到紫禁城影业,跟总经理张合平说,紫禁城、新影联对我恩重如山,我连谢都没说过,你能给我200万,我就不跟他们签约了。张合平无奈说,我们体制就那么搁着,别说200万,20万给了,怎么下账啊?你该签约就签约吧,以后该怎么合作就合作吧。

        如果人才问题得不到解决,那电影厂在未来的境遇不会比上一世好多少。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