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章 内心外化 (2 / 3)

 热门推荐:
        许望秋没想到特吕弗会将怕冷跟陶尔摇树相比,不过仔细一想,在《冷》这个故事中,男主角怕冷确实可以发掘出更多内涵来。怕冷是一种病症,人是可以生病的,社会也是可以生病的。电影的名字叫《冷》,这个冷可以是男主角怕冷,也可以是人与人之间的冷漠,社会的冷漠。

        在想到这一点后,许望秋感觉灵感像泉水一般喷涌而出,兴奋地道:“我觉得男主角怕冷不光是父母被杀,留下的童年阴影,同时也有社会的问题。现代每个人都在带着面具生活,人与人之间存在巨大的隔阂,让人性变得冷漠,让人感受到丝丝寒意。正因为如此,怕冷这个怪病就具有很强象征性,不光是男主角本身的病症,也是社会的病症。”

        波兰斯基前几年拍了电影《怪房客》,讲一个正常人是如何被周围人和环境逼疯的,他觉得许望秋的《冷》跟《怪房客》有异曲同工之妙,便道:“这个构思很有意思。不过我觉得不要让男主角在遇到凶手后,就立刻拿着刀满城寻找凶手,而是这件事让他心态发生了某种变化,变得有些扭曲。随后发生的各种事情,比如上司的刁难,恋人的不理解,让他变得越来越扭曲,甚至是癫狂。在最后他遇上了凶手,拿出刀将其杀死。这样人物的心理转化过程就更清晰,整个故事的主题也更加深人。《冷》从单纯的复仇变成人与人的冷漠将一个心理本身有问题的人彻底逼疯的故事。”

        许望秋知道波兰斯基童年是在集中营里度过的,这段经历让他对人与人之间的所有关系均抱持着一种危险和不安全的看法,有点“他人即地狱”的问题。许望秋也经历了很多不幸,但他不像波兰斯基那么悲观,他心里始终藏着希望。

        许望秋正要开口,旁边的贝托鲁奇说话了:“我觉得只是描写人与人之间的冷漠太浪费这个创意了,我觉得应该上升社会的层面,把《冷》拍成一则社会寓言。资本主义是非常冷酷的,资本家对对底层的压榨是非常残酷的。底层百姓活得非常痛苦,甚至看不到希望。男主角就是这样的底层人物,活得很压抑,而且因为父母的死心灵有严重的创伤。最后在各种压力之下,人物彻底崩溃,挥刀杀死了凶手。”

        许望秋心想贝托鲁奇不愧是共产党员,直接上升到了阶级问题:“这个想法很好,但放在现在的中国不合适,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在很长一段时间没有资本家。现在改革开放,有资本家了,但阶级问题并不严重。阶层问题倒是有,在学校的时候,我们这些平民子弟跟世家子弟就有矛盾。世家子弟在面对平民子弟的时候总是优越感,大家互相看不顺眼,不过问题不是特别严重。如果放到二三十后拍效果肯定很好,但现在不合适。”

        夏布洛尔马上道:“你可以把故事放到法国,如果你有兴趣的话,我可以投资。”

        特吕弗哈哈笑道:“这部电影就是专门批判你这种资本家,你也要投资吗?”

        在场众人听到这话一阵大笑,夏布洛尔开有电影公司,投资了不少电影,说他是资本家真的一点都没错。

        夏布洛尔不以为意地道:“我的电影也一直在批判资产阶级好不好。”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