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章 《少林寺》风暴 (2 / 3)

 热门推荐:
        不过让整个香江电影圈目瞪口呆的是,《少林寺》从上映第一天就开始爆发,首周票房出来之后,更是让香江电影圈眼眼镜碎了一地。《少林寺》力压《小生怕怕》、《十八般武艺》等强劲对手,在票房榜上排名第三,仅次于《龙少爷》和《最佳保镖》。

        上一世,银都机构拍《少林寺》主要是针对东瀛市场,因为东瀛有少林寺拳法联盟,其下成员有几百万人,只要电影质量没问题,在东瀛肯定能够获得成功。银都机构没想过《少林寺》在香江能够成功,加上银都机构非常穷,资金是捉襟见肘,《少林寺》在香江上映时根本没怎么宣传,完全是靠过硬的质量和超强的口碑取得成功的。

        现在的银都机构跟上一世不同,在《锄奸》和《猎鹰》在香江取得成功后,银都机构有足够的资金,也有足够的底气进行宣传。《少林寺》的宣传规模跟《龙少爷》、《小生怕怕》等电影相比,毫不逊色,报纸、大街、电视上都能看到《少林寺》的宣传。而《少林寺》的宣传口号“来《少林寺》,看真功夫”,也确实引起了香江观众兴趣。

        在电影正式上映后,走进影院的香江观众分非但没有失望,反而获得了极大满足。《少林寺》中对中国传统武术:少林拳、醉拳、鹰爪拳、飞镖、剑法等十八般武艺都做了特写般的展示,最为传神的是李联杰的少林拳,刚烈劲猛,阴柔有致,而且电影中武打都是真人真招,几无替身演员,更无钢丝,弹簧等特技,打得十分精彩。

        《少林寺》能够在香江获得成功,电影中出现的大量自然风光居功至伟。香江很多人是看不起内地的,但对内地的大好河山却非常感兴趣。只是由于内地的签证政策,想进入内地非常困难。在70年代,长凤新由于没办法正常拍电影,就拍了很多关于内地风光的纪录片,这些电影在香江上映后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最近两年又拍了《古今奇观》、《四川搜秘录》等纪录片,内地风光对香江观众是有很大吸引力的。

        电影《少林寺》展示了大量的内地风光,浩荡的黄河水,萧瑟的芦苇沟,寂寥空旷的荒滩,雄伟秀丽的嵩山,少林寺中的塔林,少林武术遗迹的千佛殿练功房,拳谱殿等自然景观,使在这种环境中的打斗场面显得自然逼真,惊心动魄,让看惯了在摄影棚拍摄的功夫片的香江观众获得了前所未有的体检。

        除此之外,李联杰一身乡土气息、可爱真纯形象也令香江观众十分受落,因为这与主流审美产生形成反差,与人们看惯了的香江、台弯明星很不一样,李联杰一脸稚气的形象,在混杂而又斑烂的香江电影中无疑像一股清流,沁人肺腑、让人醒神,以至于很多平常都不怎么进电影的老观众都纷纷走进双南院线。

        在电影上映第二周,在强大口碑推动下,《少林寺》成功逆袭,战胜了《龙少爷》和《最佳保镖》,拿下了周票房冠军。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少林寺》稳扎稳打,等到三月初电影正式下片时,最终票房定格在1937万。《龙少爷》、《小生怕怕》等影片因为受《少林寺》的冲击,表现均不如上一世。《龙少爷》原本票房是1793万,现在只有1639万;《小生怕怕》原本票房是1392万,而现在只有1254万。

        佐派电影在运动前曾经风光一时,凤凰公司的功夫片《金鹰》是香江第一部过百万票房的影片,说的是内蒙古少数民族的故事,在内地取的景。而香江第一部使用威亚技术的是长城公司的《云海玉弓缘》。从类型电影来说,佐派对香江电影贡献很大。但在运动以后,佐派电影公司忙着搞运动,在香江市民中的影响力就慢慢降低了。

        运动结束后,长凤新等左派公司一直试图重振旗鼓,恢复昔日的荣光。但是,此时的他们已经与香江社会脱节,香江观众的审美情趣也已产生极大变化。佐派公司投派的一系列电影都票房惨败,没有激起任何水花。只有《锄奸》和《猎鹰》让他们彰显了自己的存在,不过《锄奸》和《猎鹰》终究不是他们拍的,而是内地电影。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