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孙可望不可望靠 (2 / 5)

 热门推荐:
        大明末期,吏治腐败,税赋沉重,各地农民揭杆而起,李自成、张献忠分别率领的大顺军、大西军两支农民起义军队最具代表性。

        李自成率领的大顺军打进北京城,逼死了崇祯皇帝,建立大顺朝,随后惨败于清军被杀,大顺朝轰然倒塌。

        张献忠率领的大西军盘踞云贵川,建立大西政权。他极具民族大义,认为农民起义是民族内部的事,清军入关则是外族入侵,必须一致对外。于是,他带领西大军北上抗清。

        张献忠收有孙可望、李定国、刘文秀、艾能奇四个义子,成为他的得力干将。

        北上抗清前,张献忠特别叮嘱众义子,大明三百年是正统,他如果战死后,他们一定要归顺大明,不可再做不义之事。

        天有不测风云,谁料这便成了张献忠最后遗言,他北上后在指挥作战之时中箭身亡,其义子艾能奇也在战斗中战死。张献忠的四个义子,就只剩下三个了。

        张献忠战死之后,其三个义子将大西军余下的人马分割成了三个阵营,孙可望占据贵州,李定国占据云南,刘文秀占据四川南部。

        如今南明朝廷逃亡到云贵川边界,原大西军余部确实是可用的力量。尤其是盘踞贵阳的孙可望,不仅离南宁最近,而又拥兵上万,最具派兵入卫的条件。

        大学士文安之提出招安孙可望,朝中大臣都觉得此方略可行,纷纷站出来附和,恳请朱由榔尽快作出决定。

        司礼监太监王坤:启禀皇上,文大人所言即是,拉拢孙可望,抗击南下清军,南明方能持续下去,请皇上速作决定。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