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r3-ep1:釜山行(14) (1 / 7)

 热门推荐:
        or3-ep1:釜山行(14)

        世上有多少灯红酒绿和纸醉金迷,就有多少与之相对的穷困潦倒和孤苦伶仃。这种鲜明的对比可以发生在任何一座城市中,一面象征着无数人心目中极致的物质追求,一面代表着被主流舆论认为毫无价值的失败者。但是,今非昔比,时代悄然发生了变化,世界大战的影响潜移默化地改变了每个人心目中自认为合理的常识。

        站在这条大街的外围,迈克尔·麦克尼尔穿着一件带着破洞的外套,仰视着那些从背面能够看到另一侧画面的全息影像广告,刻意地说服自己忘记发生在身旁的这些令人不愉快的意外事件。同样是长着欧洲人或非洲人面孔的外国人,那些打扮体面的成功人士不可能被正在巡逻的警察误认为难民。只有终日担心生计的穷人才容易成为警察的首选目标。在来到这里的途中,麦克尼尔也遭遇了警察的盘问,所幸他借助任队长提供的一些证明有效地避免了被拉到警察局甚至是难民收容设施接受调查的下场。

        “为什么停下了?”

        “这里面的人和我们生活在两个不同的世界中。”麦克尼尔转过身子,走向几步远处的长椅,米拉坐在那里等着他,“让我感到不可思议的是,我们可以这么小的范围内同时见证这个城市最大的繁华和最不堪入目的贫困。”

        游荡在釜山的难民早已成为了当地警方和官员的心腹大患之一,虽然一部分难民努力地谋生,那些罪犯造成的恶劣影响足以让其他市民对整个难民群体的印象迅速恶化。难民群体缺乏约束还表现在其内部的斗争上,假如有人认为难民只会去抢劫和殴打釜山当地的普通市民,那就大错特错了——其他的难民,无论是正在打工的老实人还是无所事事的无业游民,都逃不过同胞的木棒和拳头。由于警察不是很愿意保护难民的权益,这些只想安稳地过日子的难民必须学会采取暴力方式对抗那些罪犯。

        然而,排除军人等特殊职业,只有习惯了打架的人才最擅长使用暴力,而在这样较为和平的城市中,最擅长打架的只会是从事犯罪活动的罪犯或无业游民。麦克尼尔从未听说有守法市民在工作之余也擅长打架,工作本身完全能够榨干他们的全部精力。警察确实在认真地惩治暴力犯罪活动,可他们并不认真地保护那些应当被区别对待的难民,其结果是难民们逐渐发现自己除了当罪犯之外别无出路。

        这正是让麦克尼尔十分苦难的问题之一,作为一个真正的逃兵,一个不可能再通过投靠类似nffa的组织来获得豁免的流亡者,一个寄生在其他国家的难民,他可能无法找到获取合法身份的机会,更成不了真正的移民。如果说以前他仅凭自己的身份就能获得额外的尊重,那么伴随着美利坚帝国在战争中逐渐落入下风,这种附带的尊敬也不复存在了。美国人的身份并不具有独特的魅力,镜头上的滤镜效果消失后,人们惊讶地发现这些难民中充斥着未能接受充分教育的流氓和歹徒。

        “没有人拦着你,所罗门先生,想进去看一看,那就进去嘛。”

        “你不明白。”麦克尼尔把兜帽套在脑袋上,免得路过这里的其他难民投来不必要的关注,“挡在这两个世界之间的,不是这条街道。是的,我们可以轻松地走过这条街,到那觥筹交错的另一个世界去看热闹,但我们还是要回到这里的。那是一种完全不同的生活方式、不同的思维方式和态度。”

        难民们聚集在城市的各个角落,有时他们就盘踞在废弃的停车场中,将原本为车辆准备的方格划分为狭窄的领地,供无家可归的难民们居住。对难民抱有一定同情并寄希望于这些难民的涌入能在经济上解决一些问题的政客们竭尽全力地阻止警察和其他官员采取近乎歧视的手段对待难民,但难民带来的犯罪问题又无法忽视。一来二去,双方形成了一种堪称自欺欺人的平衡,警察也只管抓捕犯罪的难民。罪犯越来越多一定是因为抓得不够多,加大搜查力度一定能解决问题,许多警察都抱有这种态度。犯罪事件多了,他们就盘问得紧一些;要是最近的犯罪活动有所减少,他们也不会在意像麦克尼尔这样的过路人。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