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国子监 (1 / 9)

 热门推荐:
        西京长安,作为大梁的国都,自然是八方宾服,万邦来朝的所在。

        皇室所在,朝堂核心,各地驿道、运河的交汇处,天下兵甲拱卫的心脏,无数学子“暮登天子堂”的所在……无数的名号加在长安的头上都不为过。

        董氏“二圣”开创的国子监,也在这繁华的都市中。

        国子监,是皇室与朝廷笼络与培育天下英才的宝地,在天下读书人心中能够排在第二位。

        儒家正统的书院,有文庙落座,自然是无可辩驳的第一。只是入书院不难,有教无类,但出书院要求却甚高,宁缺毋滥。书院秉持着即使在门内老死,也不会让他们胡乱出去误人子弟。

        国子监开始的时候并不被书院承认,甚至被一些老夫子认为叛逆。

        若不是后期儒家内部争论过后,认可了国子监传递文脉之用,又加之天下趋势如此,读书人确实需要更多的教学抉择,也就不再把持官方学问的传授。

        只不过,那董氏的“二圣”称号却并不为书院正统承认,只予他君子之称。

        然而另外一处民间办学执牛耳者,倒是被书院连番赞赏并大力支持。

        不过,此时的读书人还是更期待着国子监开学讲课的钟鼓声敲响。这一次落座讲学的可不再是一般的老儒士,也不是平常的司业、祭酒,而是被认为最有可能接任年事已高的魏明大祭酒的范蜀。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