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三章 大明的财政问题 (2 / 7)

 热门推荐:
        只说一点,很多做粮长的人家,只有不遇见什么横祸。都成为了大户人家。在乡里的强横人家。

        甚至到了大明后期,地方官府不与民间大户商议好,很多事情都无法推行。或许未必没有这个渊源。

        朱元璋这思路对与不对,也不好说。毕竟即便是后世政府维系乡村的治理也是很难的。甚至在2000年之后,很多乡村政府都在退出。一些民间强力人士,遍地教堂代替之前的政府职能。

        这也是基于成本的考虑。

        朱元璋对粮长制度是很感情的。其实粮长制度在朱元璋时代执行的也不算太错。他听何夕说粮长制度的问题,内心之中有些意见,却没有表露出来,说道:“说重点。”

        何夕说道:“陛下,臣已经大明财政混乱之极,中央结余太少了。地方财政也不多,条条框框太死了。不利于地方发展,臣以为,当建立三级财政体系。县级,省级,与中央三级财政。规定各级截留,分定中央赋税与地方赋税。将天下之财聚于中枢。然后再分配。”

        “至于一些粮食转运调拨。则将民间民-运,改为官运,这也是后世清廷之改革。”

        朱元璋说道:“你知道粮食运输消耗有多大?”

        “以百里而论,大抵要消耗一两成。以千里而论,大概运一斤消耗一斤。这还不算艰难险阻之地。如果万里之遥,消耗数倍,才能运到一斤。”

        “大明赋税是粮食。”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