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中庸 (2 / 4)

 热门推荐:
        朱由崧便又问道:“此句中,圣人为什么重复两遍我是知道的?另外,智者与贤者,非是一等吗?愚者和不肖者又非一等吗?”

        陶蒙师解说道:“圣人在此并没有重复,智者和愚者针对的是行,贤者和不肖者针对的明,也就是说智者和蠢笨的人以自我实现中庸过程中的行为来区分的,贤者和不肖者是以推广中庸的程度来区分的。”

        朱由崧又问道:“行是自我实现?明是推广大道于世间?智者太过于执着中庸,所以变成了明哲保身,愚者根本就不明白什么是中庸,所以鲁莽灭裂?”

        陶蒙师点头道:“正是如此1

        “那为什么圣人说贤者推广中庸太过,所以中庸之道不能被发扬呢?”

        陶博成回答道:“贤者广泛推广的却不自我实行,所以真正的中庸之道不能发扬光大;而不贤者虽然自我实行中庸,但并不努力推广,鄙计自珍,所以中庸之道也不能发扬光大1

        朱由崧皱起了眉头,他总觉得陶蒙师的解释有问题,但陶蒙师实际是根据程颐《中庸解义》、朱熹《中庸章句》等理学经典来释义,当然,这也是陶蒙师功力不足,否则他直接用王明阳的《传习录》来解释的话,那就简单清楚。

        是的,《传习录》里说的很明白,孔夫子认为,《中庸》是道以及只有圣人和君子能修道,其余诸如小人、贤者、知者、愚不肖、庶民等等都是不能修道的,因此《中庸》实际是孔子在开群嘲。

        既然陶博成解释不清楚,朱由崧只能把这句记录下来,等到了北京之后再去问其他人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