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0.南北 (2 / 2)

 热门推荐:
        而对于这个意见,当时主持大局的东林党人是不同意的。

        要知道,天启二年正值外计之年,礼部尚书张问达和都察院左都御史邹元标等东林党人正欲借此机会追杀政治对手,此时若是朝廷放弃了整个辽西走廊,那就会在舆论上失去了道德的制高点,恐怕追杀不成,还会被三党联手反击,所以,东林党人此时是无论如何不同意放弃辽西的。

        由此,某位审时度势的人物出现了,此人官位不高,不过是区区一个兵部职方司主事而已,却敢下重注押宝,所以,在众人还争论不休的时候,一个人请假骑马去观察关内外的形势,对山海关一带的山川地形进行了“细致”的调查。

        由于此时后金军根本无力越过数百公里的无人区进攻山海关一线,所以此人很顺利的完成了调查,等他从山海关前线回到北京后,便高调的宣布“予我军马钱谷,我一人足守此。”

        这句话实际在逻辑上存在重大问题的,但却让东林党如获至宝,便将此人从正六品主事提升到了正五品的山东按察使司佥事,调往辽东任职。

        然而此人到了山海关后很快与接替王化贞担任辽东巡抚的王在晋发生了冲突。

        说起来,万历二十年(1592)进士,历任中书舍人、工部署郎中事、南京礼部署郎中事、福建按察副使衔兴泉兵备道、湖广参议、湖广提学参议、浙江右参政兼佥事、浙江按察使、浙江右布政使、江西左布政使、都察院右副都御史衔巡抚山东等处督理营田提督军务、兵部侍郎的王在晋可是老干部了,在兵事也有多有经历。

        因此,王在晋到任后分析了当前辽东局势,认为现而今不能指望辽镇官兵能与后金军交战,而这个交战是包括了夜战和守城的,所以,他认为必须优先考虑先确保山海关的安危,在山海关外的八里铺修建一座屏障山海关的重城,在修完八里铺后再修中前所、中前所修完修前屯,等把这七十多里辽西道给搞得固若金汤后,再派兵收复宁远,但也不是死守宁远,而是将宁远作为预警前沿,一旦侦得后金军来进犯,便撤出宁远,以漫长的补给线拖垮后金军。

        王在晋的计划一开始是得到了天启帝的批准的,甚至面对王在晋要求的九十三万两白银的巨额建城费用,天启帝也从已经捉襟见肘的内库里拨出二十万两来予以部分满足。

        可是,那位大言不惭的民科军事家到任之后,却看不上王在晋如此缓慢的推进之举,他认为这么做没必要,应该直接在宁远筑城并坚守宁远,然后以宁远为基地,向北推进,所以,他便置王在晋让他干的收拢难民的正经事不做,直接向叶向高打报告。

        接到此人的报告后,东林党立刻派身为天启帝师的内阁大学士孙承宗出马“调查”实情了······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1000笔趣阁;https://www.shoubanjiang.com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