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7.由渠,你长大了! (2 / 3)

 热门推荐:
        朱由崧抿着嘴考虑起来,好半天后笑道:“花花轿子大家抬嘛,有功劳自然是得上下一起分润的,既然如此,那就玩票大一点的,这样都掺和进去了,自然也就没人会露馅了。”

        李谙提醒道:“世子爷,我们在云梯关的布置,东厂和锦衣卫都盯着呢,不说弄巧成拙吧,至少要让他们都说不出话来才好啊1

        朱由崧点点头:“你提醒的有道理,锦衣卫这里其实不用担心,田尔耕是聪明人,肯定希望我欠的人情越多越好,倒是魏忠贤这边有些麻烦了,这个老东西,是条忠狗啊,未必会乐意帮助我们一起糊弄皇帝了;也罢,得查查凤阳和淮安的人是不是跟魏大个子一伙的,要是同伙都卷进去得利,他或许就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

        查人物背景,自然不需要李谙出马,一个消息发到淮安,赵山就会帮着查清楚了,至于稍后的谋划嘛,也不急在一时,得等郑芝龙跟李旦的继承人杀红眼了,才好提出要求,所以,这件事就暂时搁一搁了。

        “还有一件事,你安排下去。”朱由崧继续说道。“水泥的配方既然已经出来了,就在淮安那边就近找个地方生产,正好福鑫号也需要大量的石灰,总体成本还能降一降1

        水泥因为暂时不对外销售,所以水泥窑这边只有支出没有收益,因此,节约成本就很重要了,就近生产,就近运输,显然能起到不小的作用。

        李谙记下之后,提了问题:“世子爷,既然朝廷已经知道本藩在私铸铜钱,那是不是把冶铜场也搬到淮安去呢,这样运输的成本能更低一些。”

        朱由崧摇头道:“都安置过去了,谁去看着呢?黄信?他可不成啊!赵山?资历也低了,除非是金泰或者你过去,但这又怎么可能呢?要是马齐身子骨能养好了,倒也成,但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谁能保证他一定会大好呢。”

        倭铜可是有2的含银量的,这几十万斤倭铜一来,差一点火耗,那就不得了了,朱由崧得安排信得过的人负责,世子府司膳出身的黄信,资格还差了那么一点呢;但李谙说得也不错,现在不搬,等到崇祯年间、流寇肆虐河南时,一样也是要搬的,但彼时,赵山这批人的资历就勉强够镇住各家商号管事的了,所以,有些事是宜缓不宜急的。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