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1.丙子胡乱 (1 / 2)

 热门推荐:
        明天启七年(后金天聪元年、西历1627年),岁在丁卯,当时,后金派遣阿敏率部征伐朝鲜,迫使朝鲜与后金结成“兄弟之国”,并开放义州中江与后金互市,日后每年向后金输送“岁币”。

        但此后朝鲜与后金的关系并不融洽,两国外交摩擦集中于几下几个方面:

        俘虏问题:尽管后金释放了丁卯之役中大部分朝鲜被掳人口,但仍有上万人被后金扣作人质,要求朝鲜或以后金逃人交换、或以米粮赎回,朝鲜被迫选择后者。

        逃人问题:丁卯之役结束当年十二月,阿巴海就指责朝鲜不遣返后金逃到朝鲜的人员,朝鲜答以逃人所剩无几;崇祯四年(天聪五年、西历1631年)、崇祯六年(天聪七年、西历1633年),阿巴海又两度就逃人问题向朝鲜施压,朝鲜才遣返了部分后金逃人。

        犯越问题:丁卯之役后,朝鲜边民屡屡越境采参,后金亦侵入朝鲜境内屠杀汉人难民,两国互相指责对方“犯越”,即非法入境。

        开市问题:朝鲜自崇祯元年(天聪二年、西历1628年)同后金开市于义州,但在时间、价格、场所上多有争端,如原约为春秋开市,然而后金后来又要求夏季也开市,两国为此一直僵持;价格方面两国也按各自有利价格而争论;场所上,后金要求咸镜道会宁也开市,朝鲜坚持拖延不开。

        岁币问题:阿巴海嫌弃朝鲜的礼物偷工减料,崇祯四年(天聪五年、西历1631年)朝鲜在春秋两次纳岁币时,皇太极都干脆拒绝接受;翌年,皇太极派人通知增加“岁币”种类和数额,李倧仅同意其新定数额的十分之一,以金银、牛角、倭剑等不是朝鲜的特产为由拒绝献出,其后两国互相指责背弃盟约,引发关系紧张。

        当然,最要害的问题在于朝鲜在明金之间的暧昧关系,即朝鲜一面称臣明朝(事大)----朝鲜在丁卯之役后并未断绝同明朝的宗藩关系,仍旧遵奉明朝正朔,年年遣使渡海朝贡北京,明朝亦不时派遣敕使来朝鲜;此外,丁卯之役后第二年,后金层要求朝鲜提供船只以讨伐东江镇,李倧拖了三天才见后金使臣,然后对他们严正表示:“明国犹吾父也,抚我二百余年,今征我父之国,岂可相助以船?船殆不可借也1----又一面与明的敌国后金修好(交邻),这就让后金方面有些忍无可忍了。

        只是,当时后金的全部力量为明朝和蒙古察哈尔部林丹汗所牵制,所以一时间也奈何表面尚且恭敬的朝鲜不得。

        崇祯八年(后金天聪九年、西历1635年),获得了林丹汗之子额哲奉上的大元国玺的阿巴海意图称帝,便派人抵达朝鲜,要求朝鲜国王向皇太极劝进,结果引发朝鲜国内舆论的哗然----在中国历史上,称帝从来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象征着正统、正朔以及四方小国的臣服----成均馆儒生金寿弘率138人联名上疏,请求“斩虏使、焚虏书”。

        没错,原本,朝鲜在丁卯年被后金按在地上摩擦后,就对被迫成为后金的“弟弟国”敢到十分委屈了,现在还要进一步矮化为对方的臣属,以“文明”屈事“野蛮”,自然是当时怀着“大明第一”、“老子第二”想法的“正经”朝鲜人所不愿意的。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