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笔趣阁 > 修真小说 > 药师仙踪 >

第二十章 生离死别陶然亭 (2 / 4)

 热门推荐:
        小辣椒连忙接过:“好的,你们考虑得很周到。那就两份吧,我们以最快的速度检测,把报告给你们。你们明天上午就来看看吧。”

        老马舒了一口气,不停地向小辣椒表示感谢。检测报告,当然是越早拿到越好。多呆一天,就要多花一天的钱。再者,距离秋季广交会也没几天了,不能耽搁了。

        从检测中心出来,已经是中午十二点了。两人到附近吃了饭,订了个宾馆房间,老马带了几根宁神香,说出去有点事情,让严子休随意。

        严子休出了京城火车站就买了份地图。此时他看了看附近的景区,发现陶然亭公园离得不远,就准备去逛逛。他现在的主要快乐来源,一是学习,二是助人,三是看风景。至于孟子说的育天下英才之乐,他觉得还没到时候,自己还在成长之中呢。仙府里面有美景之乐,有学习之乐,但助人之乐,还得在现实中。

        陶然亭,是中国四大名亭之一。清康熙34年(公元1695年),当时任窑厂监督的工部郎中江藻在慈悲庵内创建此亭,并取唐代诗人白居易“更待菊黄家酝熟,共君一醉一陶然”之诗意,为亭题额曰“陶然”。这也是公园名称的由来。亭上黑色的匾额是齐白石老先生留下的字,亭内金色“陶然”二字的匾额是建亭人江藻书写的,下面“似闻陶令开三径,来与弥陀共一龛”是林则徐留下的楹联。

        严子休从南门进来。只见秋高气爽的陶然亭公园,天蓝、云白,垂柳处处,绿荫重重,银杏丰茂,落叶金黄,湖面有残荷,微风荡涟漪,楼阁参差,亭台掩映,真不愧是一处名园。

        他在慈悲庵驻留了一会,观看注解说明,才知道慈悲庵是陶然亭的前身。慈悲庵有观音殿,供有西方三圣,乃是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和大势至菩萨;还有准提殿,与观音殿相对。他一边参观瞻仰,一边问无忧:“慈悲庵,慈悲庵,什么是慈?什么又是悲呢?”

        “你健康快乐,也想让其他人健康快乐,这是慈。你看到村民农活辛苦劳累,想帮他们消除负担,叫悲。”停顿一下,无忧意有所指地说,“帮助人们化解悲欢离合的苦恼,也是慈悲。”

        “原来如此,要是人人都心存慈悲,该有多好啊。可是人性的扭曲,现实中也确实存在。有的人看到别人快乐,就不高兴;看到别人痛苦,才会感到开心。”

        “你忘了空的涵义吗?一切都是可以改变的。每一个圣人,都有不堪的过去;每一个罪人,也都有着光明的未来。仙府的产生和存在,就是为了促进这些改变的。”

        “你说得没错。”严子休攥了攥拳头,信念更加坚定。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