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食文化

 热门推荐:
  我的高中时代,Foodpanda跟ubereats都不算太盛行,要见到那种一堆外送机车停在校门口的盛况,根本是不可能。其实没差多久,我年轻的很!那时候,我们学校规定一个月可以订一次「外食」,吃的一家,喝的一家,基本上是一人一份,班代必须负责统计、跑单给教官室审核,如果数量超出太多就会被退回,就算教官审核过了,外食送来时如果数量太多,还是会引起纪律纠察的注意。那时最严厉的处罚,莫过於被禁止订外食了。

  高一的时候,身为全校最小的,就可以接收到很多学姊喂养学妹的外食,除了直属、学号学姊这种基本的,有些人还会收到校队、社团学姊之类的外食,常常一个礼拜好几份外食,一下子有吃的,一下子有喝的。我还记得第一次知道可以订外食的时候全班有多兴奋,那对於刚升上高一的我们来说十分的新鲜。收到第一份外食的时候也是很珍惜,好像身在沙漠,然後学姊是给我们水的贵人一样。身为小高一,教官的外食数量也会抓得b较严,所以有时候b较难超订,大部分只好给学姊喂食喽。

  升上高二,就完全不一样了,可以算是学校的「主要掌权者」,虽然不是最大的,但是高三要准备考试,已经不管事了,所以高二就是一个b较自由的年级,跟教官混熟了,也能碰上校门口的纪律纠察是自己班同学的时候,要超订外食就b较简单啦?加上这可是一个「上有老,下有小」全家靠你养的年级啊,哪有可能不想方设法地让自己的学姊学妹都拿到外食?当然啦,我们毕竟都是普通人家的nV孩子,所以通常是给吃的或是给喝的,很少同时给的。高二的时候都是让学妹来找自己领外食,而自己殷勤的送去给高三学姊,毕竟学姐的教室在高楼层,平常很难碰上。我每次都会藉着拿外食跟我学姐聊聊天,说说八卦,要拿外食给学姊那天,或是要找学姊拿外食那天我都会特别的开心。高二也是b较皮的年级,难免有几个月被教官罚,不准订外食,那这时候我们也有自己的法子。只要用班导的名义就行啦?明着是班导请我们吃,暗着是藉着班导的名让我们订外食,全班再用班费也给老师一份,我们班导很开放,又不怎麽管事,只是藉着他的名义,他又有免钱的吃,班导当然说好。

  升上高三,考试的压力大,班会也懒得开了,但如果是要决定外食,又另当别论,外食吃什麽、喝什麽是一定要好好讨论的。我们那一届高三,很幸运,学校里面历史最悠久、离校门口最近的那栋楼刚刚整修好,所以我们全部的高三生都在那栋楼,但是坏处就是离学妹们跟福利社很远。每到订外食的那天,就会看到走廊有好几个学妹来领外食,顺便聊上几句,问问他们社团怎样、功课怎麽样,每到这时候就有种真的是人家学姊的感觉。我学妹真的很可Ai,每次当我告诉她来领外食的时候,她总会给我一张小卡或是cHa图交换,而这些我现在都还留着。有时候已经毕业的学姊回来,也会带上一杯饮料,好好慰劳我们这些受考试荼毒的学妹。或许就是因为有各方的Ai戴,加上考试的摧残,大家才会在高三的时候发胖吧。

  有些人对於外食文化很不以为意,不懂为什麽一定要这样给来给去,订了要花钱,送去也要时间,何不自己订自己吃就好?但我想,这个文化一直保留在我们学校,是因为那是一种维系感情的方式。不论是学姊还是学妹,收到或是送出外食,那都是一份心意,随之附上的卡片或是小cHa图是吃过点心後能留下的回忆,去找学姊或是学妹来的时候,能够聊聊天,也是很幸福的时刻。小学妹收到外食,能知道自己是有人疼的;大学姐收到外食,就知道有人替自己把社团、校队打理好了。现在回想,也许不太记得每次收到了什麽、送出了什麽,可是跟学姊学妹聊天的情景都还在,这大概就是「外食文化」不至灭亡的最大主因吧?当然,我们Ai吃也是一个重点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