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七章 天上飞没毛病吧 (1 / 3)

 热门推荐:
        一切的发展都是围绕着生存为目的,这是个量变到质变的转换过程,最基础的生存必备条件没有解决之前,繁华富裕都只是理想与奋斗目标而已。

        老王召集万文文和包子运等人饭后到饭堂里开会,还准备了一叠规划材料书,等万文文和几十名教师,以及包子运带着几十个人,十几个农场接过来的负责人,还有秦桃儿和一些队长组长都过来了,算是召开了一次全体职工大会。

        老王说“我先把咱们的情况简要通报一下。这个计划是早已经做好了的,文春集团在岭南目前拥有个两个私人农场,还要在东部开辟第三个农场。和其余的六十个国营农场不一样的是,他们的面积较小,每座农场不超过五万亩土地,有两千人按照规划种植粮食。我们的三个农场面积较大,每个都是一百平方公里左右,拥有超过十万亩耕地。和他们一样,每个农场也是安排了两千人在里面建设耕种。这些土地有着比国营农场更大的自主权,可以在轻工业、畜禽水产养殖、加工业等等,还有农业机械现代化推广方面,我们要走在全区,以致全国的前面。现在请包总讲话,给大家描述一下未来发展远景。”

        包文春说“一直不知道在忙什么,没顾上和大家深入交流一下。我说几件事,第一是,人员属性问题。我和上面协商的结果是,文春集团进驻岭南,租用六百平方公里的地方,建设六座综合型的大型农场。这个规划太大,咱们的人员照顾不过来,暂时就只能接受三个。这三个农场里都是调拨配备两千人左右,所以,机械化程度相对要求较高。现在的春耕播种已经告一段落,后面的建设工作才刚刚开始。大家关心的问题是,我们是军人或者是大学生,现在转入私人企业了,这个身份问题怎么说?在这里,我就说明一下。按照规划,岭南地区有两千六百万亩耕地,按照机械化为主的农业生产模式,一个人种植五十亩地,就得五十万农民。而本地原住民不到四万人,包括牧民在内,很多人都住在山里,不肯下山,劳力缺口太大。所以说,修筑道路的官兵就地转业成为农垦职工,是必然的事。今年的土地大面积抛荒不可避免,我们的三个农场,和另外六十个国营农场一样,要担负着全区的粮食供应任务。而你们,就是率先转为职工的第一批人员。根据规划,你们就算整体转入文春集团岭南经济开发总公司,成为文春集团的员工了。这六七千人远远不能满足公司发展需要,以后还会继续招聘更多员工。但是,马上就要来一批批的移民了,人员增加后,我们的选择就多了不是?再想进入公司工作,就得经过筛选,门坎就更高了。”

        “本地的组织结构框架还没有搭建起来前,大家继续按照原来编制管理,即便是采用供应制,大家也都有份工资,新职工的工龄从进场那一天开始计算,这是后续的福利制度实施依据。”

        “福利方面大家尽可放心,文春集团的工资福利保证比全民制职工高那么一点点,这是可以问得到的。我们的发展方向是,以农业为基础,经济发展多样化,不仅要搞畜牧水产养殖加工,还要大力发展工业和第三产业。以后的工厂公司会慢慢建设起来,人员缺口怎么办?一个是吸收移民进来,自己搞培训,还有个办法就是等农闲后,我们的基建完成差不多后,鼓励工人回家把家属亲友接过来。对了,特区实行特殊的政策制度,鼓励生育,这方面和内地不一样,是我特别争取的。另一个优惠政策是,定居人口,以家庭为单位承包土地,可以免除所有税费,每亩地只缴纳几十块钱的管理费。这方面的细则还在制定中,等差不多了,发放给大家讨论一下。”

        “在工厂没有建设起来之前,我们做些准备工作,也就是要建设一些急需的加工作坊,我们这么多人,最重要的是吃饭问题,需要蔬菜和肉食、豆制品补充营养,就需要做好蔬菜种植,豆腐店豆芽店要尽快开工,这个由包子运暂时全面负责,挑选一些女工帮忙,指导培训她们能独立操作,没问题吧?”

        包子运点点头答应下来。

        包文春说“孩子们穿衣服的问题,我们有机器布料,完全可以自己做出来,这个服装厂的雏形,也要搭建起来,等人员进来后,再扩大生产规模。这个工厂将来是要挣钱的,不只是自己要换衣服,本地藏民要穿新衣服,还要卖给对岸的国际友人,想象一下那个市场,如何占有扩大,这就叫肖玉华来操心负责吧!第三件事,鞋厂建设,和服装厂一样的模式,先满足自己再去供应全区顾客需要,然后再对外出口,这件事由文春鞋厂调来的技术员李树木负责。”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