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六十三章 造币厂库存 (3 / 6)

 热门推荐:
            上辈子也被坑过的那个朋友是开打金店的,有一次收了八个大-奶妈,最后发现不仅仅是个银子价,更过份的是连银子价卖都没人要之后,那哥们火大了,干脆把8个大-奶妈丢店里当老银用。

            一般银元化了打制银器是丢了西瓜捡芝麻,但不得不说老银元打制的银器有它特别的光泽:含银量是没法同纯度99的新银比,但就是漂亮。

            可这大-奶妈却是老银元中的异类,一旦在坩埚里融化后就变一团渣,要提纯再提纯,不然压根就没用。

            而且就算耗费了大量时间、汽油和力气提纯了,它加工出来的老银制品也是渣,光泽都还比不上光鲜点的白铜。

            数量还多得要死,因为它都生产了两百多年!

            177年开始在奥地利的古茨堡造币厂铸造,不久便在世界上许多地方成为稳定的地方性货币,特别在非洲东部、北部以及近东、中东流行。

            结果玛丽亚女王,就是那个“大-奶妈”死了之后,都还断断续续地从1781年铸造了差不多两百来年。

            上辈子张楠都听说到了21世纪,都还有造币厂在小规模的铸造大-奶妈,这感觉就是只要地球一天不爆炸,大-奶妈就还得继续往下造。

            而且更奇葩的是:银币上的日期永远停滞在了1780年这个年份上,就是1780年之后铸造的这种银币,还是用1780年的纪年。

            18世纪造,19世纪铸造的规模更大,1850年古茨堡造币厂关闭,这种钱币继续在维也纳造,标记都还是用古茨堡造币厂的。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