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9章 越说越饿 (2 / 5)

 热门推荐:
            这世界上人无完人,没有人真能做到“天上知一半、地上全知晓”,这道理套用到到文物工作上,那就是没人能做到什么都懂、清楚,包括学贯中西的农博升也不可能做到。

            张楠并不是个刻薄的人,这道理清楚,也一贯认为博物馆展品文字上,甚至断代什么的偶尔出现错误属于正常,人无完人嘛。

            特别是文字一项上,全世界古代文字千千万,不少已成死文字,有些如今能看懂的人极少,还有些只能解读一部分,各家博物馆内因为这些原因出现点错误也能理解。

            别说一知半解出错,连文字哪出的不知道都很正常,谁让那些文字普及型不高,就算没彻底死亡,在国际上也没多少影响力。

            张楠还记得这么件事:上世纪60年代,在湘省津市的一个农场,一名农场职工耕田时,偶然发现了一只高约5公分的卵白釉小罐。

            罐子很小,那人发现里面竟有6枚黄澄澄的小圆饼,大小比五分钱的人民币大了一圈,两面布满了类似蝌蚪状的文字。

            黄金,黄金的!

            很快,6枚小金圆饼由农场移交给了当地博物馆收藏,当地的文物专家仅能判断出这是外国金币,推测上面蝌蚪状的铭文可能是文,但铭文的内容和金币的年代无法考究,更无法知晓金币哪出的。

            之后几十年的时间里,当地文物工作者多次在全国范围内,带着金币跑了多家相关的研究机构和院校,想搞明白这6枚金币的身世。

            但没有一人能破译出金币上的文字,也不知这些金币是从哪里来,就连全国文物鉴定专家小组也只能推测这些金币是数量不多的某种西亚金币,并鉴定为一级文物。

            直到2000年时,金陵一座古墓中也出土了枚相同类型的金币,金陵博物馆同样无法弄清金币的来历,这时候两边不约而同地找到了华夏钱币学会。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