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四十六章 段玉裁 (3 / 4)

 热门推荐:
        因此遗稿里边需要周至跳一跳够一够的地方,就成了周至向三辜请教和学习的地方,这样主动的学习方法,可能也是周至这一脉学派的“秘法”。

        总之周至觉得特别适合自己,节约时间不说,学问进步还能够非常快。

        当然这种方法却不能引进到班里,因为能这么干的前提,是周至几岁开蒙,一直坚持到十七八岁,已经奠定下坚实无比的国学基础。

        换做他人,大学四年下来能够将一篇不加句读的古文,只依从语感读得抑扬顿挫不吃螺蛳,就已经很了不起了。

        还有一个“内门学问”,就是要对《诗经》的音韵做解读,便离不开清代段玉裁附在《说文解字注》后面的《六经音韵表》。

        《六经音韵表》,包括《今韵古分十七部表》,《古十七部谐声表》,《古十七部合用类分表》,《群经韵分十七部表》,当然还有和现在这部《毛诗韵例》关系最密切的——《诗经韵分十七部表》。

        《六经音韵表》是音韵学者必学的高阶读物,也是辜老给周至列出的书单里的重要书目,周至从高二开始对这部书下苦功夫,到现在脉络已成。

        段玉裁《诗经韵分十七部表》依十七部汇辑《诗经》韵学,并提出了“古本音”和“古合韵”概念,认为“凡与今韵异部者,古本音也;其于古本音有龃龉不合者,古合韵也。”

        进而考证出《诗经》“本音之谨严,如唐宋人守官韵;合韵之通变,如唐宋诗用通韵。不以本音蔑合韵,不以合韵惑本音,三代之韵昭昭矣。”

        这就为后人推断《诗经》,以及比《诗经》更早的韵律文字,提出了相当科学的“方法论”。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